LAFA毕业季 | 鲁艺芳华 • bob半岛在线登录2020毕业季中国画学院篇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2日 10:32  消息来源:



undefined





亲爱的中国画学院2020届毕业生同学,你们好!


时光流金,中国画学院已走过了六十二个春秋。步入2020年,我们同心共筑,在逆境中携手前行、共同成长,度过了这段特殊而难忘的经历。


中国画学院围绕着国家教育方针和学院办学思维与教学改革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艺术教育规律,专业建设迈向了新台阶。


中国画学院有着深厚的教学传统,为国家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秉承“强根固本、兼容并包、实践创新、专业互补”的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有中国画、书法学、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构成了三点支撑新的教学架构与教学体系,形成了独特的专业优势与特色。以国家级一流专业(中国画专业)为引领,带动三个专业教学横向与纵向的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努力为专业人才培养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画学院2020届毕业生,本科中国画专业34人,书法学专业22人;硕士研究生有五个研究方向,中国画研究方向16人,书法研究方向2人。今年的线上毕业作品展,其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丰富多样,艺术创作旨向更加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有效吸纳跨专业的有益资源,使创作作品更具有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在疫情特殊时期,本科生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导师们,积极拓展线上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充分激活了同学们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反映出了中国画学院新的教学面貌,取得了可喜成果。


在此,向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表达诚挚的敬意!对同学们所取得的良好成绩表示由衷地祝贺!


愿同学们秉持传统、坚持梦想、不断开拓进取,创造美好的人生。祝福同学们!





作品名称 | 水墨山水《嘎山坚骨》系列之一



作者  |  李忠泽

导师  |  赵宝平

研究方向  |  中国书画与视觉传达

尺幅  |  65cm X 65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我一直在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表达之间,努力寻求视觉艺术传达的和谐与平衡,试图突破传统模式,寻找一种当代性的艺术语言与符号图式。此次毕业创作既是我从自身的艺术实践出发,对山水画图式的一种新识与新解。以有形之象传达象外之意,妙合神遇,寄情状物以畅怀。为此,我对中国画表现形式和技法、材料等方面的探索,获得了一些薄感与新知。吾追慕宋人山水画雄强朴厚的风骨与气韵,以及气纳自然的超凡精神品格。建构自我主体精神,以绘画形式美为导引,寻求自我的山水画图式语言。




作品名称 | 《放意山水间》



作者  |  李忠泽

导师  |  赵宝平

研究方向  |  中国书画与视觉传达

尺幅  |  138cm X 35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 | 水墨人物《北方人肖像》系列



作者  |  唐翠媚

导师  |  赵宝平

研究方向  |  中国书画与视觉传达

尺幅  |  48cm X 37cm X 4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在《肖像》系列中,还是延续了我一直以来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人”。生活中的人,时常感动着我,触发我对生命和精神力量的感知和领悟。中国石刻艺术的独特美质,赋予了我以其绘画造型语言,创化笔墨形式而成就视觉传达的力量。作品呈现了我对丰富生命体构成的倾心,画面偶然的残破形式也投射了我内心关于生命的内省和感悟,以小观其大,透视生命的宽阔与无限。





作品名称 | 水墨人物《北方汉子肖像》系列之一



作者  |  唐翠媚

导师  |  赵宝平

研究方向  |  中国书画与视觉传达

尺幅  |  45cm X 30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 | 水墨人物《北方汉子肖像》系列之二



作者  |  唐翠媚

导师  |  赵宝平

研究方向  |  中国书画与视觉传达

尺幅  |  45cm X 30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 | 中国画《心度》系列《爱极生恨》



作者  |  李冰一

导师  |  赵宝平

研究方向  |  中国书画与视觉传达

尺幅  |  138cm X 68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每一次落笔伴随着呼吸的流动。每一根线条带有着生命的韵律。创作灵感来源于我的脉膊心跳,心情的拨动影响心率的起伏。以心电图的形式表现我心动的时刻,围绕着电波的起伏用线条来描绘,一层层如游丝般的线条随着作画过程中我的一呼一吸而平稳下来,心态也随之平和, 外延的线条也越发的平缓……这个过程更像是一场闲适独白,是心与空灵、虚无而充盈世界的对话,最后迹化成一面心灵的镜子——作品,折射出自我内心深处平静的波澜。无尽的生命,生生而不息……





作品名称 | 中国画《心度》系列《0.05》



作者  |  李冰一

导师  |  赵宝平

研究方向  |  中国书画与视觉传达

尺幅  |  138cm X 68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 | 《花好月圆》



作者  |  都思文

导师  |  张船

研究方向  |  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传达

尺幅  |  76cm X 100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世界是微妙与复杂的,当记忆与表象交织在一起时,让人既沉溺于表象的美好,又惶惶于记忆里的那抹迷蒙。我眼中的父母,平日里羞于向对方袒露真情,却在外出旅行时,以拍摄纪念照的方式寄托自己对“花好月圆”的憧憬。不同场景下的他们看似矛盾,但又在情理之中。这给了我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契机,看见生命的不完美,亦知晓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并非只有苦涩或甘甜。

我尝试用记忆与表象相重叠的方法,借用了父母的纪念照,覆盖上隐蔽、私人化,但又包含着某种时代感和民族性的记忆图层。作品中扮演着父母角色的平凡人走出日常,来到亭台楼阁、湖光山色之中,进入我所营造的“桃花源”般的幻境。







作品名称 | 《春风得意》



作者  |  都思文

导师  |  张船

研究方向  |  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传达

尺幅  |  76cm X 100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 | 《杆》



作者  |  王莲禧

导师  |  张船

研究方向  |  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传达

尺幅  |  50cm X 80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在这个“泛图像”的时代,我的眼前每一天都经过了大量的图像,这是碎片的、非中心的、网状的、无主次的……概言之,是一个没有交织和联带的“平行世界”。

我挑选了一些图像来作为创作的素材,图像中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这其中又存在着一种共性,它们是来自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在依次发生着,构成了我观看的“景观”。然而,眼前的“景观”使我感到混乱,个体的意识不断被抽离,这是一种冷漠与无力的感受,并延伸到我的生活中,成为我看待事物的角度。我以冷静、分隔、保持距离的方法呈现画面,这也是我赋予这个碎片的“平行世界”的审美特征。



作品名称 | 《小虎》



作者  |  王莲禧

导师  |  张船

研究方向  |  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传达

尺幅  |  57cm X 33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 | 《响沙湾 • 一》



作者  |  夏彦

导师  |  张船

研究方向  |  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传达

尺幅  |  50cm X 48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响沙湾位于库布其沙漠的最东端,总面积为1.61万平方公里。印象里沙漠大多是被沙子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空气干燥,单一无趣。可来到响沙湾之后,很多东西深深抓住了我的眼球,火车,泳池,游乐场……

从刚入沙漠到休息区,沿途的景物从寥寥无几到丰富多彩,感受到的孤寂与荒诞却愈来愈强烈……茫茫沙漠中的小火车,五彩斑斓的游乐场,空无一人的游泳池,风中飘扬的小红旗等,都成为了孤寂荒诞的承载者。







作品名称 | 《响沙湾 • 四》



作者  |  夏彦

导师  |  张船

研究方向  |  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传达

尺幅  |  50cm X 48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 | 《海岛青年》系列之一



作者  |  陈丹青

导师  |  张船

研究方向  |  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传达

尺幅  |  69cm X 69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我们穿梭在那座小岛上,途经柏油马路、草地和树丛,去触摸另一边的大海。夏天炙热的阳光照射下来,入目所及之处的颜色变得纯粹,蓝天,蓝海,绿树。翻过一座小山丘,那边的海泛着阳光一样的金色,和湛蓝的波涛翻滚在一起,海风热烈湿咸的扑过来,带着贝壳和紫菜的腥味。

平静的海面,弥漫成空寂的景象,大面积的空白,和谐成空濛的情调。我觉得寂静有时比盛状更呈现一种美感。

我在宣纸中,仅渲染出两三分海的青蓝,剩余的则是那个夏天炙热的金色的阳光,和永不褪色的我们……





作品名称 | 《海岛青年》系列之五



作者  |  陈丹青

导师  |  张船

研究方向  |  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传达

尺幅  |  47cm X 47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 | 《捕鲸之一》



作者  |  迟雨菲

导师  |  张船

研究方向  |  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传达

尺幅  |  135cm X 195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小时候看过一本小说叫《南极·北极历险记》,讲的是一名科学家先后去南极北极历险的故事,故事扣人心弦,捕杀鲸鱼,从冰裂缝中逃脱,北极熊夜访……都令我印象深刻。后来又看了许多关于南极北极的纪录片和电影,极地环境密闭,气候恶劣,人们物质生活匮乏、寂寞、无趣,饱受思乡之苦。极地的工作者在枯燥的生活中发掘乐趣,用冰做钻石戒指求婚,圣诞节堆砌圣诞树,在零下三十度的时候冬泳,用有限的食材做美食……我带着童年的记忆去画极地工作者的生活,关注人本身的情感,在极寒之地也盛开着人性中温情的花朵。



作品名称 | 《捕鲸之五》



作者  |  迟雨菲

导师  |  张船

研究方向  |  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传达

尺幅  |  69cm X 115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 | 《物华依依》系列之二



作者  |  耿萌萌

导师  |  冯朝辉

研究方向  |  传统中国画研究与实践

尺幅  |  250cm X 75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淡墨英英妙写真,一花一叶一精神”,我的作品所绘物象多为云南之花木,将对自然的观察转化为对艺术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我自认为满意的、能够传神,又不失笔墨自然形态,颇具笔墨意趣的作品,往往并非深思熟虑后所得,却常常是随心下笔偶得,由此可知捕捉自然情感可在须臾之间,而欲准确表达却需要反复用心体会,和熟练的笔墨训练,以及较为丰富的文化积淀。读研的三年,虽时间不长,但却能始终坚持手脑相随,心手相应,笔下学技,画外读书,以图传情、达心,体悟创作之道。因喜作花鸟画,故我的毕业创作作品多以花卉为主,求自然清新之美,努力贴近生活。“物华依依”希望能以笔墨展现一花一叶一世界的本真性情。





作品名称 | 《杂花册》之三



作者  |  耿萌萌

导师  |  冯朝辉

研究方向  |  传统中国画研究与实践

尺幅  |  29cm X 46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 | 《林深不知处》



作者  |  樊梦娇

导师  |  冯朝辉

研究方向  |  传统中国画研究与实践

尺幅  |  34.5cm X 49.5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传统中国画继承与创新是中国画领域不老的话题,而研究与实践始终是我们达其传承与创新目的的最佳手段,由此传统中国画研究与实践便有了深刻的内涵。走出象牙之塔,用笔墨抒发意趣,用意趣充盈笔墨,与自然之境相对是我创作的重要源泉。“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读研的三年,我看过风景,走过远方,华山、阿坝、雁荡、黄山、札记、张家界、桂林阳朔、西双版纳等每一处风光都其独特的符号语言,“以古法写生,由写生创作”,打破程式化的思维方式和画谱模式,让笔下承载的不仅仅是眼前景物,更有时光的绵延。写生联通了自然与我,让我在探求心源的道路上,遵循着“万物自生听”的脚步慢慢羽化。





作品名称 | 《晴岚染近畿》



作者  |  樊梦娇

导师  |  冯朝辉

研究方向  |  传统中国画研究与实践

尺幅  |  180cm X 80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 | 《墨成疏林》系列之一



作者  |  马    欢

导师  |  冯朝辉

研究方向  |  传统中国画研究与实践

尺幅  |  22cm X 96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侧,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绘画的畅意绝非了了片语便能陈情,荆浩在《山水赋》中就曾讲过“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感受自然是创作的前提,也是创作的中心,山水画最是如此。行踏这片土地“望秋云,神飞杨,临春风,思浩荡”,我想要表达出山水草木的神采,也想要烟云亭台的清秀。山隈空处,笔入虚无;树影微时,墨成烟雾。

我的作品也在不断追求这种隐隐却含情的表达,除却浮华,丢弃张扬,用安静的笔墨,拙涩的手法,七分感受加三分愚笨缓缓而就。画面没有浓重的笔墨,亦没有强大的气魄,有的只是簌簌疏林,依稀水光和隐隐坡石。





作品名称 | 《墨成疏林》系列之二



作者  |  马    欢

导师  |  冯朝辉

研究方向  |  传统中国画研究与实践

尺幅  |  22cm X 96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 | 《淡颜初妆》



作者  |  宋嘉瑛

导师  |  冯朝辉

研究方向  |  传统中国画研究与实践

尺幅  |  48cm X 38cm

材料  |  纸本设色

作者自述  |  

作品中绘制了一个化妆包、一支口红、一包吸油纸、几只粉底刷、一个粉饼盒,这些都是爱美的都市女生常备之物,也是我每天起床后打扮的剪影。虽然我们收拾的是外表,但其实是心情,得体可以让人充满自信。





作品名称 | 《学习中》



作者  |  宋嘉瑛

导师  |  冯朝辉

研究方向  |  传统中国画研究与实践

尺幅  |  48cm X 38cm

材料  |  纸本设色

作者自述  |  

作品中描绘的是我上学时用来装课本的布袋和做笔记的钢笔,它们陪伴了我难忘的研究生三年时光。学习可以增加人生的宽度和长度,希望这些物件能够时时提醒我于未来的人生中亦能始终保有一颗好学之心。





作品名称 | 《珠光》之三



作者  |  王   琼

导师  |  冯朝辉

研究方向  |  传统中国画研究与实践

尺幅  |  248cm X 70cm

材料  |  纸本设色

作者自述  |  

我听见古人的脚步声,犹如大海在示意——鲍勃·迪伦。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时光使我对传统中国画的理解更加深入了,我的创作基本上是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内容大都为写生时所见的花卉。我痴迷于它们的色泽、姿态和香味,它们像一个个舞者吸引着我,让我将眼中所见幻化成内心所想,最终于笔下展现。





作品名称 | 《庭前柏树子》



作者  |  李姗姗

导师  |  冯朝辉

研究方向  |  传统中国画研究与实践

尺幅  |  97cm X 180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佛祖西来意,庭前柏树子”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就是当下之事,眼前之景。





作品名称 | 《灼灼其华》



作者  |  侯玥岑

导师  |  冯朝辉

研究方向  |  传统中国画研究与实践

尺幅  |  30cm X 50cm

材料  |  绢本设色

作者自述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花的视角看世界始终是我在描绘这些花卉时努力而为的。



作品名称 | 《螳螂藤花》



作者  |  侯玥岑

导师  |  冯朝辉

研究方向  |  传统中国画研究与实践

尺幅  |  30cm X 50cm

材料  |  绢本设色

作者自述  |  

在花卉中寻找和体会欢乐的意境是我在描绘这些花卉时的心情。



作品名称 | 《观 • 石》



作者  |  孙楠茜

导师  |  冯朝辉

研究方向  |  传统中国画研究与实践

尺幅  |  138cm X 34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花能解语还事多,是不能言最可人”,由此可见石之美在于观者之心也。古人绘石,苏、米二老皆神乎技,今品读、研磨其作,感悟一二,遂尝试以石为主题进行系列写生创作。



作品名称 | 行书《宋词两首》



作者  |  吴俊宇

导师  |  韩大为

研究方向  |  书法艺术语言研究

尺幅  |  33cm X 33cm

材料  |  宣纸

作者自述  |  

碑学一直是我关注的学术课题。为此,研究生阶段在“书法艺术语言研究”方向下,康有为个案研究作为我的研究课题之一。尤其在书法艺术风格取向上侧重于对书法审美的研究,而碑学雄强朴拙之风的碑刻艺术,如:《谷朗碑》、《爨宝子》等经典作品,对我书法创作的借鉴与碑学研究,皆起到了很大的补益作用。我倾心于书法大字的开阔与古茂和小字的内敛与精致格调的审美追求,这些深得于魏碑、二王行书和山谷草书之三昧。

在我的导师韩大为教授的精心指导和教诲下,使我的艺术眼界和学养见识得到了开拓与提升。以此为开端,未来人生艺术之路长久,晚学后辈更当努力。



作品名称 | 魏碑《瑶台龙剑联》



作者  |  吴俊宇

导师  |  韩大为

研究方向  |  书法艺术语言研究

尺幅  |  200cm X 26cm X 2

材料  |  宣纸







作品名称 | 《逝光流金》



作者  |  白朔

指导教师  |  孙悦

尺幅  |  70cm X 100cm

材料  |  绢本设色

作者自述  |

历史的更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人类在进步的同时往往以牺牲自然为代价,正如布雷格曼所说的那样:“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富裕而发达的时代,却极为凄凉”。因此,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我一直在思索,也是一直想要表达的。

我用烧痕迹象把画面分为上下两个不同的空间,并依靠马的图式来连接。马作为被人类长期驯化的物种,它的出现具有占有与侵略的含义,而在马蹄下围绕方形的结构引用了五代时期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在画中被马蹄“踏过的珍禽”则变为了“战后的残骸”,以示当下我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与视觉艺术的传达。





作品名称 | 《灵光》



作者  |  王鹏宇

指导教师  |  赵斌

尺幅  |  166.5cm X 119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我的毕业创作是由写生升华而来的。通过在黑龙江省横道河镇的写生经历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雪山、“空巢”、鸟禽和当地人们的善良、淳朴,以及空寂而博大的自然伟力,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远望雪山,灵光闪烁,映照在大地上的生灵,寄情于天地间圣洁之境,是我此创作意之所在。






作品名称 | 《意写华光》



作者  |  王海一

指导教师  |  杨振凯

尺幅  |  180cm X 338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毕业创作取材我在鲁美中国画学院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季节的更迭,流动的余辉,弥漫映照到教室的每一处空间,生发着温暖的阳光,使人遐思逸想……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意写我憧憬和留恋着的大学时光。







作品名称 | 《特洛伊之狂欢》



作者  |  张健石

指导教师  |  张船

尺幅  |  260cm X 125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特洛伊之狂欢》以特洛伊战争为主线,寻找人们最欢乐的时间节点,把特洛伊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即将被破灭的瞬间记录下来。






作品名称 | 《城市 • 印象》



作者  |  王昌大

指导教师  |  孙悦

尺幅  |  140cm X 180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城市•印象》取材于南一经街的早市与夜市,其中的种种矛盾关系引发了我对城市生活的思考。集市与建筑形成有序与无序的矛盾;低效的购物形式与高效的支付方式的矛盾;以及早市与夜市体现出的青年与老年在生活方式上的矛盾。

这些矛盾关系体现出今天城市生活的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的城市生活是由不同的时代产物构成的。信息时代带来了“扫码支付”;工业时代带来了丰富的夜生活;农业时代留下了像早市/夜市这种地摊文化等等……城市作为一个由时代印记交织成的空间,我想行走在这个空间中的我们除了真实感受外,好像并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带着体验的心态去生活或许能让生命更有意义。



作品名称 | 《庚子 • 静待花开》



作者  |  廉宝瑞

指导教师  |  赵斌

尺幅  |  114cm X 77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创作灵感来源于曹雪芹《好了歌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运用暗喻的表现手法,述说我在庚子疫情特殊时期的情感经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与憧憬。以花为载体,通过静谧空间中绽放的鲜花与飘荡的灰布,以及幽暗与明亮形成室内外不同空间的强烈对比,透过空明的“心灵”之窗,呈现一种静观花开、寄情远怀的艺术画面。



作品名称 | 《时间的形状系列之二》



作者  |  丁洁

指导教师  |  张船

尺幅  |  38cm X 54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时间的形状》系列列作品来源于我对时间的思考,关注人们在行动状态下发生的变化,表达了时间的遗忘和空虚。时间一直在无限循坏中,走到哪里都是时间的痕迹……






作品名称 | 《耄耋之年》



作者  |  楚莹莹

指导教师  |  杨振凯

尺幅  |  138cm X 276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爷爷淳厚的样貌、质朴的身影、严慈的至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灵与记忆中,时常念想,挥之不去……

毕业创作构思源于我对爷爷日常生活的一种记录,运用 “写实性” 的意象笔墨语言,表达我与亲人真挚的情感。





作品名称 | 《陕北行迹》



作者  |  刘骏

指导教师  |  孙悦

尺幅  |  154cm X 135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我在陕北地区考察期间,触景生情,应物写意成象,以山水画四条屏形式呈现,不局限于传统山水画形式,充分利用材料的介入所产生的肌理效果,将自己独特的感受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达。


作品名称 | 《明慧之境》



作者  |  焦明慧

指导教师  |  孙悦

尺幅  |  185cm X 251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我的本科毕业创作题目为《明慧之境》,内容为实验仪器中的城市。所要表达的是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也许只是像实验一样,向“仪器”中加入各种元素,发生各种“反应”(地貌、气候、植被等因素,生发出文化、文明……),自己身处其中,意在境中。





作品名称 | 《花语》



作者  |  彭勃

指导教师  |  赵斌

尺幅  |  85cm X 125cm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我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对花香味道的感知。每一种花都有它独特的远韵之香,与“五觉”相合,触发了我对审美想象的拓展与升华。经历了今年这个特殊的春夏之季,花间不期而遇,这一切弥漫且充实着我的生活,使我更加深认识了生命与时光的宝贵。作品运用多画面并置形式,创作表达我与花为伴、丝丝花语对生活精致与细微的感受。





作品名称 | 《麦田守望者》



作者  |  刘思廷

指导教师  |  张船

尺幅  |  30cm X 30cm X 9

材料  |  纸本水墨

作者自述  |                

在我很小的时候,不经意间打开了一本薄薄的小说——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那个时候我没意识到这部书将会带给我什么,在一次次的阅读中我从主人公霍尔顿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我和霍尔顿一样有着对世界的困惑与好奇,这也是我创作的出发点。

在创作中,我将自己回忆的画面与小说的画面相互穿插,其中既是主人公霍尔顿的心路历程,也是我的成长之旅。





作品名称 | 《读书随处净土》



作者  |  施禹

指导教师  |  王大公

尺幅  |  30cm X 60cm

材料  |  纸本

作者自述  |                

暑假在家写着关于董其昌的论文,读到董氏的好友陈继儒这两句和诗:“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略有感触,又恰逢疫情期间,随手漫笔。





作品名称 | 《宋词六首》



作者  |  庄容

指导教师  |  马新宇

尺幅  |  195cm X 50cm

材料  |  纸本

作者自述  |                      

本作品选取了宋词六首,内容皆有壮志未酬的惆怅在其中。当我在创作时,也开始思考当理想与现实相互碰撞、当开始认清自己的命运、开始直面自己的梦想可能没有办法实现时,究竟要如何去平衡这条鸿沟,如何去面对这种巨大的落差感。

我一直认为草书是最能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提按之间,仿佛那些不安与迷茫也有了宣泄的出口。创作时起笔多为藏锋,整体也是不激不厉的状态。对于疼痛的表达,我希望是以一种含蓄、不为人知的小秘密的方式呈现。





作品名称 | 《万事一心联》



作者  |  吕金钊

指导教师  |  王大公

尺幅  |  180cm X 40cm

材料  |  纸本

作者自述  |                      

《万事一心联》取法《颂壶》,字形以纵长为主,用笔力求生涩沉着、古拙静穆之意。


作品名称 | 《贼退示官吏》



作者  |  王昕航

指导教师  |  马新宇

尺幅  |  180cm X 147cm

材料  |  纸本

作者自述  |                          

成公绥《隶书体》云:“随便适宜,亦有弛张,操笔假墨,抵押毫芒。”相对而言,日常书写的隶书大都生动活泼,碑版隶书则端庄有余而灵动不足。在这件作品中,我有意将汉碑、汉简结合起来,使之兼具汉碑的沉稳端庄和汉简的生动变化。


作品名称 | 《古乐苑节选》



作者  |  梁莹

指导教师  |  王大公

尺幅  |  169cm X 59cm

材料  |  纸本

作者自述  |                          

取法《元桢墓志》,通过用笔上的轻重提按变化,突出整体的节奏感,增强笔画及字与字之间的对比关系,体悟墓志朴拙之意态。


作品名称 | 《桃花源记》



作者  |  宋亚楠

指导教师  |  马新宇

尺幅  |  22cm X 22cm X 3

材料  |  纸本

作者自述  |                          

我所追求的小楷风格为结体舒朗,古拙空灵,字势于严正中带欹侧,含蓄凝重。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安宁和乐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我的作品所表现的“平淡天真”的意境相得益彰。


作品名称 | 《望海潮》



作者  |  贺晨旭

指导教师  |  王大公

尺幅  |  180cm X 48cm X 4

材料  |  纸本

作者自述  |                          

格式为六尺四条屏,取法赵之谦的大字行书风格,用笔追求爽利、果断,结字奇侧纵横,通篇强化恢宏之气势。



bob半岛在线登录2020毕业展线上展览时间

2020.06.20——06.28

研究生 | 本科生


线上展览平台——雅昌艺术网

http://topic.artron.net/topic/lxms


毕业典礼 | 学位授予仪式

2020.06.29下午14:00时



创意设计 | 视觉执行

中英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学院毕业季创作团队

视频配乐

Love  Home   夏小舟